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科学家的一份重要名单上,中美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2020年高被引用科学家名单中有1/8的研究人员目前居住在中国大陆。该名单所界定的是2009年至2019年期间多次发表被引用率排名前1%的Web of Science论文的研究者。
尽管在这份由科睿唯安(Clarivate)编制的名单中,美国的研究人员仍占6167名中的41.5%,但该国学者的占比较去年下降了近3%,而中国学者的占比上升了近2%(从10.2%升至12.1%)。
总体而言,结合21个独立学科以及一个特别的“跨领域”类别,中国目前拥有770名高被引研究者,这一数字在短短两年内跃升了60%。
现在,中国高校也首次跻身拥有高被引科学家数量的前10名大学中。清华大学从去年的第19位上升了10个名次排在第9位。哈佛大学仍然是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最多的高校,共188名。
在这份名单附加的报告中,科睿唯安表示,此处的“头条新闻”是“中国大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美国的巨大损失,这反映了研究机构全球化进程中顶级科学和学术贡献的转型性再平衡”。
英国的高被引研究人员数量保持稳定,有514人位列该名单,占总数的8%。然而,在去年被中国超越后,英国与其他国家在这份名单上的差距正在缩小。比如,德国现有345人在名单上,占5.4%,而澳大利亚学者为305人,占4.8%。
科睿唯安表示:“澳大利亚的研究机构仍在付出超过体量的努力。”鉴于该国的人口规模远低于前5名中的其他国家。“近年来,澳大利亚研究机构似乎招募了许多高被引的研究人员,同时也增加了本土人才的数量。”
今年的名单包含了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今年早些时候被宣布获奖的三位:艾曼纽·夏邦迪(Emmanuelle Charpentier)、珍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化学)和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 Genzel)(物理学)。
共有3896名研究人员因在21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突出表现而入选,另有2493名学者因在跨领域研究的表现进入名单。不少科学家符合入选不止一个学科的资质。
有9位科学家被认为在3个或更多不同领域获得了高被引次数,其中包括4名美国学者、两名中国学者、两名欧洲学者和一名韩国学者。
simon.baker@timeshighereducation.com
本文由Liu Jing为泰晤士高等教育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