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评估很重要,如何分类更是关键

邓肯·罗斯(Duncan Ross)详解泰晤士高等教育如何探索适合不同国家的学科评级

四月 23, 2020
Source: Alamy

学术学科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13世纪30年代,巴黎大学就开始将学术追求归类为4个广泛的系别:教会法、神学、医学和艺术。但是,学科划分的发展并未就此止步。

在西方大学中,启蒙运动期间建立起了一系列相对一致的划分,并在国家体系和文献计量体系中得到了编纂和完善。

如今,许多系统正在共存。

在英国,一个主要的系统是综合学科编码体系(The Joint Academic Coding System,即JACS),包含164个主要学科。美国所采用的是学科专业分类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简称CIP),其最细化的层次可以将学科分为2342个类别。在大洋洲,具有深远影响的是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研究分类体系(ANZSRC),它将研究领域分为157个小组和1238个领域。

对学术学科分类方法的探究不仅限于各个国家。非政府组织也有自己的模式,比如由爱思唯尔(Elsevier)所维护的《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采用全科学分类代码(All Science Journal Classification Codes),并不局限于科学,覆盖334个不同类别。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目前我们仅通过11个广泛学术领域的排名来探索学科。

虽然其他机构选择了更精细的方法来获取学科的细节信息,但我们一直以来对此都十分谨慎,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鉴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对教育机构决策的巨大影响,我们认为大学所提供数据的精细程度尚不足以达到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方式。

比方说,如果一位数学家也为物理系提供讲座,其研究成果应被计入数学还是物理学科?如果一场学术会议的议程同时涉及计算和工程,那么作者是计算机科学家还是工程师?

其次,当我们将排名以更详细的学科来划分时,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科的分类方式施加特定的主观意见:不是和一个就是另一个系统保持一致。

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学生或学者必须通过基于美国学科分类的棱镜来探索其大学的数据?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学生要使用英国的分科方式?

同时,对这类学科级别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回到理论上的中国学生那儿——他们可能会同时对探索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感兴趣。这样的话,那就应该让他们以自己熟悉的学科分类方式,即中国的学科方式,来考量中国和美国的大学。

同样地,一位中国的学者也可能想通过与自己所理解的系统相似的框架,来了解与海外大学合作的潜在机会。

相同的逻辑也适用于其他地方。比如,打算去北京大学就读的澳大利亚学生对本国的学科分类体系更熟悉,因此,如果泰晤士高等教育能以一种通用且易于理解的学科分类方式来代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那将是理想的选择。

作为朝此目标迈出的第一步,泰晤士高等教育正在探索基于绩效评级的、更细致的大学学科评估方法。

该方法将借鉴我们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与研究方法,并给予大学科目从A+ 到C的评分。

我们将首先根据中国的学科层级来探索学科分类,并寻求学者和学生对这一方法的反馈。

duncan.ross@timeshighereducation.com

本文由Liu Jing为泰晤士高等教育翻译。

请先注册再继续

为何要注册?

  • 注册是免费的,而且十分便捷
  • 注册成功后,您每月可免费阅读3篇文章
  • 订阅我们的邮件
注册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read this article.

相关文章